新光證券2023英業達台股存股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© Reuters. 復星醫藥(600196.SH):復星安特金獲《藥品生產許可證》 格隆匯1月13日丨復星醫藥(600196.SH)公佈,近日,公司控股子公司復星安特金收到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《藥品生產許可證》。 復星安特金是一家擁有獨特多糖—蛋白多價結合專利技術的疫苗研發生產企業,主要在研產品包括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(多價結合體)、24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等,並積極佈局流腦系列疫苗、重組流感疫苗等產品的研發。 截至本公吿日,復星安特金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(多價結合體)於中國境內(不包括港澳台地區,下同)處於III期臨牀階段。根據目前中國境內關於疫苗產品的監管要求,復星安特金進行相關預防用生物製品商業化生產前,相關疫苗產品尚需取得批准文號、通過GMP符合性檢查等。本次復星安特金取得《藥品生產許可證》,將為其後續開展在研疫苗產品的商業化生產奠定基礎。

新聞02

12/28盤前》逃命?3大咖11月賣股近千億 工商時報 梅中和 2022.12.28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台股今(12/28)日盤前掃描的重點新聞如下: A.利多因子: 1.受惠中國大陸解封政策進一步鬆綁,激勵多方信心,台股27日一度大漲百點,隨後因年底封關在即,漲勢略有收斂,但仍成功收復半年線之上。投資名師普遍看好在解封題材助攻下,有助支撐盤面延續量縮價揚走勢,醞釀新春「兔跳行情」。 2.景碩(3189)27日公告董事會核准通過新增資本支出預算案,預計增加投資金額為22.87億元,為擴充營運所需。各項資本支出預算之執行,將依客戶需求、市場狀況等情形彈性調整,實際支付金額依執行進度及付款條件決定。 3.農曆春節連假長達十天,長榮航(2618)感受國人報復性出國度假的急迫性,東北亞、東南亞及歐洲航線春節連假機位銷售明顯成長,平均訂位率均超過八成,熱門旅遊城市泰國曼谷及義大利米蘭的訂位率更超過九成。法人認為,台灣已取消入境人數的限制、大陸解封及春節旅遊復甦潮,長榮航營運動能續揚,2023年第一季客運量有望季增逾4成。 4.主導USB技術規格的開發者論壇(USB-IF)發布新一代USB4 v2.0規格,傳輸速率翻倍至80Gbps,支援現有被動傳輸線及更新定義主動傳輸線,優化高速資料傳輸與顯示訊號傳輸協定(protocols)。 鈺創(5351)領先競爭同業搶下USB4 v2.0被動以及主動傳輸線eMarker市場先機,已獲得多家國際線材大廠導入設計。 5.隨大陸防疫政策轉向,市場看好,若未來經濟復甦擴散至民生消費層面,有望點亮消費性電子需求曙光,激勵IC設計族群27日谷底翻揚,立積(4968)亮燈漲停,驅動IC則受惠面板產業轉佳,天鈺(4961)、聯詠(3034)率先發起攻勢。 6.封關倒數,隨外資淡出,內資作價,27日櫃買盤勢收紅,中小型題材股呈現輪動攻堅,其中投信加碼的茂迪(6244)、長聖(6712)、旺矽(6223)、91APP*-KY(6741)等題材股走揚,近期走勢持續受到關注。 7.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矽智財(eNVM IP)供應商力旺(3529)看好物聯網時代安全認證扮演關鍵角色,已發布的安全處理器矽智財(PUFcc)已取得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,並與英商安謀(Arm)合作擴大各應用平台導入。 此外,力旺PUF相關IP已完成5奈米設計定案,2023年將跨入4奈米及3奈米市場,將為營收成長續添強勁動能。 8.兆利(3548)與富世達(6805)並列為陸資手機品牌摺疊手機軸承供應商,目前國內僅這二家具量產能力,兆利董事長張台沅表示,儘管景氣不佳,陸資品牌廠下的Forcast幾乎沒有變動,由於投資門檻高、供應商稀缺,隨著摺疊軸承應用面展開,張台沅看好陸資客戶有望持續推出新機帶動兆利業績,2023年可望連續第二年成長。 9.信邦(3023)積極發展各式綠能、新能源產業,尤其成長潛力可期的電動車方面,信邦更是在各類電動交通工具上都有所著墨,法人表示,信邦今年電動車占整體車用突破6成,預期2023年會更進一步成長,將有助於推升業績成長。 10.仰德集團副執行長兼士電(1503)總經理謝漢章表示,士電今年營收及獲利均改寫新高。儘管明年外在大環境及產業景氣充滿變數,士電近年綠能轉型,明年營運審慎樂觀,營收及獲利追求成長,成長動能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、電動汽機車動力系統及拓展重機外銷等。 11.欣陸投控(3703)27日舉行法說會;欣陸指出,前三季營收及毛利率大幅成長使淨利創同期新高。三大事業體維持充實的高業務存量下,今年營運可望衝高成長。 12.觸控面板廠富晶通(3623)受IC缺料影響,今年前三季每股淨損0.33元、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縮小。富晶通總經理蔡輔原表示,IC缺料狀況在明年第一季改善,工控產品出貨回歸正軌,且隨航空業復甦,航太面板需求加溫,明年營運將持續好轉。 13.台灣東洋(4105)總經理侯靜蘭27日在法說會中表示,受惠微脂體、微球二大技術平台的建構,將加速公司結盟國際藥廠,並開發困難學名藥;預期2024年在治療卵巢癌微脂體藥物Pegylipo和治療肢端肥大症的微球藥物Octreotide,將分別取得歐美藥證下,營運將可望進入爆發性成長。 14.良得電(2462)27日受邀券商舉行法說會時表示,雖然今年同樣受到需求不振、去庫存的影響,但公司近年積極調整客戶、產品的結構,以及集中化生產管理也奏效,因此在下半年營運有看到改善,預期2023年持續受惠產品組合優化,毛利、獲利表現可望更進一步好轉。 15.年底IPO市場熱鬧沸騰,繼華航轉投資的虎航改申請創新板上市後,聯發科大金雞達發27日也正式向證交所遞件申請IPO,以遞件時程來看,最快在明年第二季就能掛牌上市,料將成為2023年重量級的上市新兵。 16.金屬機殼廠鴻準(2354)擴大生技產業布局,組建龐大生技團隊,2021年接手隸屬於永齡基金會的H.Spectrum之後,2023年將開啟併購之路(M&A),可望拿下國內小型生技廠,中大型的國外併購案亦鴨子划水,鴻準強調,投資生技的金額不設限。 17.相中下波企業總部升級潮,華固建設27日豪砸28.2億元,買下正大尼龍工業位於北市北投奇岩舊廠都更案的3成持分,土地面積1,683.87坪,未來華固將同時扮演地主及合建方角色,將整體開發占地5,875坪的智慧綠能辦公園區,規畫四大棟26~28層樓的頂級辦公大樓,總銷上看400億~500億元,可望是北投及華固歷來規模最大的廠辦開發案。 18.國內飼料暨肉品大廠大成斥資24億,在嘉義馬稠後園區打造國內最大的單一食品工廠,一期廠昨(27)日正式啟用,未來滿載後估一年可創造50億元營收。接下來大成馬稠後二期計畫也規劃啟動,規模比一期廠更大,可望持續為大成注入成長動能。 19.英業達(2356)旗下英華達近期傳拿下美系客戶智慧音箱訂單,將在明年挹注其營運動能重回穩健成長走勢。為此,英華達繼累計以近10億元投資越南新設立子公司,27日再斥資逾7億元在當地取得工業園區約4.9萬坪的土地使用權,預計將建置新產線,最快於明年底完工啟用。 20.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在2022年最後一周,發出給內部員工一封信,宣布2023年將加薪1,000元,並將在下次董事會提案爭取加發一次性獎勵金。這也是中華電信繼2020年加薪3%、2022年調薪4%並加發員工一次性激勵金5,000元之後,再度為員工加薪。 21.暌違兩年的台灣大型電子代工廠尾牙周,將在1月上旬起跑,雖然接下來的景氣難料,但為了讓員工開心、熱鬧過年,仁寶大手筆請來全台上班族最想看到的藝人五月天,做尾牙壓軸表演;和碩則是將台灣上班族最想看到的尾牙表演藝人前十大,請來兩大,由玖壹壹、A Lin,分別做中場與壓軸演出。 22.大陸迎解封潮,2023年1月8日起恢復大陸公民出境旅遊、取消入境隔離管制,受此消息激勵台股27日「陽康概念股」長榮航及華航交易熱絡。 23.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看好明年電動機車占有率將逆勢走高,光陽近兩年內完成全台2,000換電站布設,明年要挑戰2,600站。隨換電站綿密布局,及建立完整電動機車產品線,柯勝峯喊出2024年光陽Ionex成為台灣電動機車龍頭品牌目標。 24.東森集團27日公布旗下各企業包括東森購物等,年終獎金最高5個月,並針對特別績優員工另外發給獎金,預計發出總金額超過3.5億元。其中,東森購物年終獎金5個月最高、東森國際最高4個月,東森新媒體ETtoday新聞雲最高3個月,東森寵物最高2.5個月,東森自然美含直營SPA店、東森消費聯盟、東森房屋及分眾傳媒最高2個月。 25.針對超收稅收逾4,000億,藍綠立委競相提案要求普發現金,總統蔡英文27日在記者會表示,本周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因應明年經濟情勢相應作為,重點是錢要花在刀口上,所有方案都會審慎評估。據悉,國安高層會議預計29日(周四)召開,將聚焦總體經濟振興、協助產業因應困境,及減輕民眾負擔等討論相應作為。 26.百貨類股龍頭遠百旗下遠東百貨2022年營業額創新猷,衝破550億元,較上一年度成長25%,其中又以台中大遠百的成長幅度高,今年總業績接近200億元,板橋大遠百則在精品成長帶動下近110億元,信義A13也有逾40億元水準,法人指出,扣除遠百竹北店,既有店亦較疫情前增長雙位數。 27.國際物價受俄烏戰爭影響飆漲,民生物資漲幅尤高,行政院要求通路設立平價專區,以台糖而言,3公升沙拉油及小包裝砂糖持續凍漲,配合穩定物價政策,2023年將於多個通路推出平價商品專區,確保民眾可買到價格穩定的物資。 28.本土疫情進入第三波,27日新增24,427例本土個案,與上周二相比成長超過4成。惟指揮官王必勝表示,針對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新冠肺炎是否調降為第四類一直都在討論,預計最快明年農曆年過完後會修改通報定義修改及法定傳染病降級,但也要看全球疫情趨勢。 29.受惠史上最長年假助攻,台北晶華、福華、喜來登、台北寒舍艾美、寒舍艾麗等北市觀光飯店除夕圍爐、春節聚餐內用、年菜外帶銷售業績傳捷報,圍爐宴早已訂空,春節家宴聚餐與年菜外賣,都達到既定目標7成以上,春節檔期餐飲業績較2021年全面成長,成長幅度3成起跳。 30.大陸新冠防疫全面解封!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6日深夜宣布,2023年1月8日起,新冠疫情降級為不需檢疫和隔離的「乙類乙管」,各主管機關27日也相繼公告鬆綁措施,包括入境免隔離、取消國際客運航班限制、不再劃定風險區等,同時恢復大陸赴港澳簽證。但截至發稿時間,陸客赴台簽證限制未見放寬。 31.大陸防疫正式宣告解封,展望2023年經濟前景卻仍存在多重下行壓力,大陸經濟專家呼籲,下一步應全力投入拚經濟,推動大陸經濟步上復甦軌道。據估計,新一波疫情對2022年第四季和2023年第一季影響較大,2023年大陸全年經濟增速約5%~6%。 32.車市龍頭和泰汽車持續看多明年台灣車市,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27日表示,目前購車需求仍旺,12月店頭來客數踴躍,對明年車市景氣基本看好。明年和泰車有Town Ace Van等西車加速銷售陣容,加上國產車產能提升,整體新車銷量可望較今年成長。 33.萬事達卡(Mastercard)周一(26日)公布報告指出,涵蓋大部分假期購物季的11月1日到12月24日期間,美國零售銷售成長7.6%,增幅優於9月預估的7.1%,反映購物旺季零售商推出下殺折扣成功吸引消費者。 34.中國大陸將進一步放寬防疫,市場樂觀預期大批陸客將重返日本觀光,帶動化妝品製造商資生堂等零售類股大漲,加上高島屋百貨調升全年財測,令日股周二攀抵一周新高。 35.儘管全球經濟環境惡化令半導體產業需求降溫,但雷泰光電(Lasertec)、京瓷(Kyocera)兩大日廠仍舊看好半導體長期需求。京瓷預備在未來3年擴大半導體資本支出,還打破慣例貸款1兆日圓發展半導體設備零件。 36.大陸銀保監會27日公布,加強金融紓困餐飲及文旅等受疫情衝擊的傳統服務業,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,釋出加強金融支持擴大內需力道的訊號。受此激勵,部分A股上市餐飲與旅遊概念股上漲,西安旅遊等個股飆出漲停。 37.亞馬遜全球開店與台北市進出口公會(IEAT)27日共同發表「2022跨境電商焦點報告」,在333家台灣外貿企業中,有高達60.6%的企業認同或執行跨境電商模式,亞馬遜全球開店表示,跨境電商可以成為台灣OBM(自有品牌)的新出路。 38.多元化發展綠色能源,台泥投入的地熱發電、海洋溫差發電陸續展開,台泥27日指出,旗下台泥綠能在台東紅葉建設的一座1MW的地熱發電廠,目前鑽井已經鑽了1,200公尺,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併聯發電及營運。另外和平電力正籌備「海洋溫差發電」,已經完成工程可行性初步評估並送交相關單位審查。 39.工業電腦廠凌華(6166)受惠P5G(Private 5G)、AMR布局發酵,系統類產品及解決方案皆有顯著成長,目前訂單能見度已達四~六個月,在歐美客戶需求強勁帶動下,市場預估公司2023年營收將維持雙位數增幅。 40.外資在台股2022年封關倒數第四天,意外地回頭加碼買超近38億元,為台股增添柴火,據統計,新光金(2888)、臺企銀(2834)及華新(1605)等13檔上市股,27日外資回頭大敲1,600張以上,帶動呈現價量齊揚。 這13檔外資大敲、價量同步大漲的上市股有:新光金、臺企銀、華新、榮成、台新金、力積電、富邦金、宏達電、潤泰新、寶成、第一金、遠東新、玉山金等。(閱讀全文) B.利空因子: 1.國發會27日公布景氣報告指出,受出口、生產、銷售下滑的影響,11月景氣轉為代表低迷的藍燈,為近四年首顆藍燈,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劇降至12分,更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低,國內景氣轉為低迷,後續發展仍需密切關注。 2.美國公債殖利率27日揚升,拖累科技股下挫,加上美國暴風雪使大量航班遭受影響,航空類股同樣陷入低迷,四大主要指數中唯獨道瓊工業指數小幅收紅,其它指數皆收低。 道瓊工業指數終場小漲37.63點或0.11%,收33,241.56點;標準普爾指數下挫15.57點或0.41%,收3,829.25點;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44.63點或1.38%,收10,353.23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45.322點或1.79%,收2,490.167點。 3.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再度下降至59.12,不僅是今年來最低、且首度跌破60,五項下跌的指標都跌破關鍵點。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27日表示,CCI調查以來,這種現象只有2000年達康泡沫、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有發生過。 4.消費者信心指標CCI中「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」分項,12月調查結果為99.9,較上個月下降2.1,是當月六項指標下降最多的一項,也是第一次跌破樂觀線100。獨立指標「購買房地產時機」也出現2020年9月以來最低,僅有100.4,與今年初123.15相較,呈現大幅下跌。 5.三大原因讓壽險業加碼不動產難度攀高。一是央行今年連續升息,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12月已拉高至2.72%,創七年來新高,符合的投資標的難尋;加上保險局對素地、在建工程等都增加資本要求,買越多土地,資本適足率恐受影響;三是不動產評價用租金還原法,升息造成舊有不動產要認列減損,壓力更大。 6.金控股現金殖利率明年集體大跳水,根據寬量國際內部最新的調查及評估結果,明年各大金控所發放的現金股利,普遍因為今年的股債投資評價損失,以及金管會要求銀行強化資本適足率等要求,而全面大縮水,同時牽動金控股現金殖利率的全面大洗牌。根據寬量國際的評估結果,明年各大金控的現金股利殖利率,目前以元大金最高為4.9%,永豐金4.8%居次,中信金4.7%居第三。 7.金控股獲利及股利發放明年將全面大跳水,不僅使以往金融股的「存股」題材蒙塵,也使外資在加碼金融股前更加停看聽。金融圈普遍認為,在加碼金融股和個別標的選擇上,兩大因素將使外資觀望,一是金融股的現金殖利率和美國政府短期公債利率的「比價效應」,另一個因素則是金融股這二年辦理現金增資的情況。(暫中性看待) 8.能源經濟專家、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研究員梁啟源編制的能源安全模型顯示,今年第三季台灣能源安全指標為64.1,較第二季減少5.1點、較去年同期更大減10.9點,反映出台灣能源脆弱度直接上升,同期間電力密集度上升,亦顯示電力使用效率惡化。梁啟源27日指出,台灣缺電、限電已近乎不可逆,今年脆弱度加快惡化下,將成為2023年最大危機。 9.美國近幾日遭遇世紀暴風雪襲擊,全美至少40人死亡,數千航班取消,和超過100萬戶家庭停電。專家認為惡劣氣候僅是短期衝擊,不致對第四季經濟成長造成重大影響。 10.特斯拉中古車價格大幅下滑,降幅高於整體中古車,恐威脅新車售價。另一方面,特斯拉市值暴跌,如今已遜於沃爾瑪,降至標普500指數第13大成分股。 11.由於港口塞港情況已經解除,供應鏈瓶頸壓力也減壓,美國零售業者紛紛取消疫情期間為避免貨源斷供的包船運輸業務。眼見海運運費崩跌、貨櫃船倉位充足,包括好市多(Costco Wholesale)、家得寶(Home Depot)與Party City等廠商都退出包船業務。 12.大陸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,受本土疫情爆發與需求減少拖累,前11月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減3.6%,為連續五個月衰退,降幅較前10月擴大0.6個百分點,顯示大陸企業經營壓力加大。其中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年減7.8%,降幅亦較上期擴大0.2個百分點。 13.11月主要股市大漲,債券價格亦回升,據金管會27日公布最新統計,11月銀行及保險業持債部位都大幅下降,合計比10月減少7,845億元,同時也趁股市大幅上漲之際,賣股實現獲利,銀行、保險及證券三業11月約處份股票近千億元。(閱讀全文) 14.金管會27日公布最新統計,到本月26日為止,僅產險業承保的防疫險,今年累計已理賠402.4萬件,理賠金額1,653億元,而產、壽險都有疫苗險累計理賠也在近一周破百萬件,累計理賠金額418.82億元,廣義防疫保單合計理賠已近2,072億元,近一周正式破2,000億元大關。 15.即使房市下半年由熱轉冷,不過建商推案並未縮手,根據591新建案統計,繼去年全台推案量達1.7兆後,今年再次超越極限,推案量總銷爆出1.94兆巨量,直逼2兆元大關,形成「買氣愈冷、推案愈熱」的現象,七都平均成交價更是史無前例地全面站上3字頭。 16.那斯達克上市資安公司Fortinet發表2022年雲端資安報告,「資安人才」及「雲端資安技能」的缺乏,成為企業在建置與維護多雲環境時所遇到的最大挑戰。另一家資安大廠趨勢科技上周也表示,上櫃企業普遍設置資安長,造成台灣資安人才供不應求,出現缺口。 17.消費性固態硬碟(Client SSD)受惠於疫情紅利,在過去二年作為推動全球NAND Flash需求位元成長的要角,市調機構集邦預估,2022年消費性SSD在筆電的滲透率達92%,2023年約96%。但隨疫情紅利退場,加上總經不佳導致消費性電子需求急凍,未來消費性SSD需求放緩最明顯,連帶使整體NAND Flash需求位元成長受限,估2022~2025年的年增率均低於30%。(中性看待) 18.中國防疫封控鬆綁,導致北京醫廢處理的需求暴增,不過因為案源一下子暴增,再加上日友(8341)北京潤泰廠亦有不少員工確診,在清運人力吃緊下,產能利用率也跟進下滑,再加上獎金費用增加,拖累日友第四季的獲利表現,法人預估,日友今年的EPS恐難超越去年,惟年減幅度仍可控制在1成以內。 19.潤泰全(2915)走過淨值風暴後,前三季EPS達25.31元,不過存股族和投資人最關注的明年股利配發,是否一如往年的大方,維持在5~6元水準,公司27日在法說會表達明年股利政策傾向保守的態度。 延伸閱讀 IC設計股底翻揚 12檔吹響反攻號角 投信力挺 10檔中小型題材股嗨翻 陸解封催動台股兔跳行情 1族群未來主流 這產業有急單 7檔成大贏家 產能爆衝 這產業面臨三挑戰 台股盤前掃描

新聞03

兔年明星產業 凱基:伺服器需求穩健 工商時報 呂淑美 2023.01.23 CSP業者將擴大投資亞太地區資料中心,對台灣伺服器供應鏈顯著受惠。圖/美聯社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2023年全球伺服器的需求預期將穩定成長,主要是因為雲端服務供應商(CSP)業者持續提升資本支出,以及Intel與AMD陸續發布新款CPU平台,將推升伺服器與交換器升級潮,連接器、散熱/均熱片、交換器、ABF載板與PCB製造商,將因此受惠。 預期2022年及2023年全球伺服器出貨將分別增長6%及2%,因多元終端應用(5G、AI與影片串流)使資料流量增加並推動CSP業者持續擴建資料中心。2023年CSP伺服器需求預估將年增12%(Gartner估,白牌/自建出貨占比約30%)。 而企業用、占70%的品牌伺服器,出貨則因IT支出放緩而年減2%。整體預估2023年全球伺服器出貨將年增2%,儘管較2022年年增6%放緩,惟相較手機、NB、TV等其他IT裝置,因景氣逆風而遭遇衰退的窘境下,需求相對具有韌性。 近期美系CSP業者法說展望,將持續擴增雲端伺服器基礎設施,其中Meta展望2023年資本支出達340億~370億美元,較2022年年增5%~14%,優於市場預期。市場共識將2023年四大美系CSP資本支出年增幅由2.8%上修至3%。 CSP業者提及將擴大投資亞太地區資料中心,對台灣伺服器供應鏈顯著受惠。 四大美系CSP業者資料中心分布為美洲38%、歐洲26%、亞太27%、大洋及其他地區9%。業者計畫2022下半年~2024年於馬泰星紐日台等地擴增。因多數伺服器供應鏈均為台廠,並於中台泰及印尼與越南生產,將為供應鏈增添未來幾年營收動能。 AMD已於2022第四季上市Genoa CPU(Zen 4),Intel Sapphire Rapids伺服器CPU(Eagle Stream)也將於2023年第一季上市。預期2023年AMD伺服器CPU市占率擴增至逾20%。 兩家業者CPU升級將推升伺服器單價上揚,產品內含價值提高將有利連接器、電源供應器、散熱/均熱片廠商,預期Eagle Stream與Genoa CPU之2023年第四季滲透率由目前的0提升至20%~30%。 台股凱基證券伺服器

2634漢翔2023存股名單推薦, 6792詠業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, 4919新唐殖利率排行推薦ptt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2023新光證券開戶攻略》 2023元富etf定期定額開戶禮 2023豐泰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1615大山2023存股名單 9905大華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《美股》Tesla挫、升息疑慮罩頂 那指、能源股軟...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syg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